WFU

網站頁籤

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如何確保孩童獲得足夠的鈣?


作者:古彥男 醫師




你每天有攝取足夠的鈣質嗎?


鈣質是人體很重要的礦物質之一,其主要的功用有:強化骨骼及牙齒(儲存了人體99%的鈣質)、幫助肌肉收縮與放鬆、調控血壓、幫助神經傳導等重要的功能。

人體在成長的過程中,對鈣質的需求在9~18歲會達到高峰,從青少年進入成人時,也是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的時候,如果能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攝取足夠的鈣,儲存足夠的骨本,就可以降低年紀漸長後,產生骨質疏鬆的機會。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可以一傳十,十傳百的麻疹病毒


作者:古彥男 醫師




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台灣,不論是一般民眾或醫護人員,麻疹都可以說是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不時會在媒體上看到出現境外移入或是本土病例的報導,但卻很少在身邊看到麻疹的病人。

然而沒看到不代表它不存在,根據疾管署的統計,2023年一整年麻疹的通報確定病例數是2人,但到了2024年的4月份,就已經累積了11個確診病例,此外其他國家的病例數可比台灣還多得多,不論是歐洲或美國,還是台灣人常去的日本、韓國、泰國,不時都有疫情傳出。

你可能會很好奇,一個在台灣病例數不多的疾病,為什麼會被列入法定傳染病?為什麼一有確診個案新聞媒體就要報導?為什麼有疫苗可以預防,國外還會有疫情?答案就在於,麻疹病毒極高超的傳染力,以及感染後可能的嚴重併發症。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有別於一般感冒的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每隔一段時間就爆發流行的病毒


今年的十月以及十一月,台灣的兒童們除了要面對新敵人「新冠肺炎」的威脅外,另一個在旁虎視眈眈的老對手「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出來造成了一波大流行,變成當時兒科病人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這兩個月只要小朋友發燒咳嗽來看診,爸爸媽媽都會問是不是RSV感染,原本因為台灣防疫有成導致冷清許多的兒科門診與病房,也在此時變得熱絡起來。呼吸道融合病毒也不只在台灣肆虐,遠在太平洋另一邊的美國,一直到現在都還在跟其造成的大流行奮戰中。

其實台灣在2020年也有過一次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爆發,當時的情景跟今年十月及十一月如出一轍。這個病毒不僅傳染力強,也比較容易引起嚴重的症狀,小朋友幾乎兩歲以前都會得到第一次感染,在台灣一年四季都有流行的機會,是各位爸爸媽媽不可輕忽的呼吸道感染之一。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學齡前兒童的睡眠如何影響未來肥胖的風險?






比較客觀的睡眠與肥胖研究


睡眠不足與睡眠品質不佳,一般被認為會增加肥胖的風險。在成人與青少年的研究中發現,睡眠不足的人,其內分泌中的飢餓素會增加而瘦素會下降,進而導致食欲增加、晚上吃入更多食物、過多的每日總熱量攝取,以及傾向攝取高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的食物。

然而跟成人與青少年相比,學齡前的兒童在成長需求、內分泌、飲食內容,以及睡眠周期都很不一樣,不同家庭的照顧方式影響也比較大。此外過去的研究中,學齡前兒童的睡眠紀錄,主要是利用與照顧者的會談或是問券調查來取得,其結果也有不夠客觀的缺點。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在瑞典的一個預防肥胖的研究,利用了戴在手腕上的腕動計,客觀的紀錄下107位學齡前兒童的睡眠狀況,再搭配每個家庭的背景資料,做了與肥胖風險相關性的分析。雖然是小樣本數的研究,但也具一定的參考價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結果吧!

2021年3月22日 星期一

兒童誤食異物的處理原則






兒童腸胃科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兒童誤食異物,是我以前還在醫學中心當總醫師的時候,最不想在晚上接到急診醫師通知的兒科急症之一。

「咦?誤食到異物不是用內視鏡夾出來就好了嗎?」這是家長帶小孩來就診時,往往會有的錯誤期待。兒童誤食異物不等同於成人,必須依據病人不同的年齡、體型大小、有無症狀、誤食的異物種類、異物所在的位置、還有誤食的時間等等因素做綜合考量,才能決定後續該如何處置。

然而我們也常遇到在詢問病史時,家長們無法準確回答上面這些,對決定治療方式至關重要的資訊。所以這篇文章就是要讓各位爸爸媽媽,對兒童誤食異物有個簡單的了解,萬一真的遇到這個狀況,才可以更從容地跟兒科醫師一起面對。

不過在正文開始前,古醫師要請大家先看看封面那張圖,裡面都是我在總醫師訓練時,曾經跟著我的老師,一起從小朋友腸胃道中夾出來的異物。請大家邊看邊想像這些東西被小孩吞下去又被夾出來的過程,然後在心中跟我一起默念三遍:「預防勝於治療、預防勝於治療、預防勝於治療。」

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兒童的糖分攝取:歐洲兒童消化系醫學會的指引


作者:古彥男 醫師




爸爸媽媽頭痛的糖果問題


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們的小朋友喜不喜歡吃糖果或是喝果汁呢?不瞞大家,我家的兩個小朋友都很喜歡,雖然我和老婆在他們小的時候就盡量避免讓他們接觸甜食,雖然他們都會說「吃糖會變胖胖,而且腦袋會不靈光」這類的話,但還是會時不時拿著糖果問我們今天可不可以吃......(Orz)

我還記得在2017年的時候,美國兒科醫學會對於兒童的果汁攝取提出了一些建議,其中最顛覆家長們想法的是這一條:「不建議給一歲以下的嬰幼兒喝果汁」,而且原文裡面指的是百分之百的純果汁(Juice),其他非百分之百但有果汁成分的,則稱為果汁飲料(Juice drinks)。

甚麼!連果汁的不能喝?!小朋友吃糖影響有這麼大嗎?加工的糖果不能吃,那天然的蜂蜜水可以喝嗎?我相信這些都是很多爸爸媽媽的疑問,而同樣在2017年的時候,歐洲兒童消化系醫學會也有一篇關於兒童糖分攝取的文章,我想可以給大家參考看看。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面對疫苗的不良反應,你可以先了解的三件事情


作者:古彥男 醫師




小寶寶接種疫苗教我的事


大約兩年多前,一個四個月的寶寶到我的門診接種疫苗,他在一個小時後發生過敏反應,因為全身大範圍的紅疹及水泡,再度被帶回我的門診。由於症狀不算輕微,小寶寶後來住院接受治療,所幸他對治療的反應良好,很快就出院了。

小寶寶在這兩年間長大成了小弟弟,也按照時間回來門診接種後續的預防針,我從照顧他的過程中得到了一些啟發,因此在徵得家屬的同意後,我把自己的心得寫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我想跟大家聊的不是疫苗有哪些不良反應,一來不同的疫苗造成的症狀不盡相同,二來當不良反應發生時還是直接去找醫生最快速有效。這裡我想跟大家談的是,病人及醫師要怎麼樣共同面對疫苗的不良反應。

以下是我建議爸爸媽媽們在給小朋友打預防針時可以先了解的三個部分:
  • 打或不打預防針,小孩要面對的風險是?
  • 發生不良反應時,如何處理與申請救濟?
  • 不良反應治療後,還要繼續接種疫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