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彥男 醫師
盛行率節節攀升的代謝症侯群
每年的十月到十一月,是國小與國中學童接受學生健康檢查的時間,如果有異常的發現,就必須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追蹤與治療,而體重過重、肝指數異常,與黑色棘皮症等,是門診最常會遇到與代謝疾病相關的異常項目。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肥胖與代謝症侯群的盛行率逐年攀升,其中兒童肥胖人口增加的速度甚至超過成人,此外在台灣最近發布的2023年國民健康署年報中,國小到高中的年齡層,在2017至2020年的肥胖盛行率,約在25.8% ~ 29.2%之間。而肥胖,正是診斷代謝症侯群的必要條件。
如何診斷兒童與青少年的代謝症候群
由於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的診斷,在計算與對表上比較複雜,大家可以利用下面的計算器,快速算出家裡小孩的體位,是否符合過重或肥胖的定義。
兒童及青少年BMI與體位計算器
代謝症候群所帶來的影響
代謝症候群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它會大大增加成年人患者得到急性腦中風、心血管疾病,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在兒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研究中,則有證據顯示,心血管纖維化斑塊與冠狀動脈鈣化,從兒童時期就會開始產生。
而且除了這些慢性病,兒童與青少年患者還可能要面對如:脂肪肝引起的肝臟發炎、胰島素阻抗帶來的黑色棘皮症、肥胖造成的睡眠呼吸中止與肌肉關節酸痛,還有自尊心低下與心理障礙等問題。
如何治療代謝症候群
首先,建議患有代謝症候群的兒童與青少年都要就醫,接受詳細檢查並針對病人自身的狀況,安排適當的治療計畫,如果有較嚴重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要優先處理,有的病人甚至會需要考慮藥物治療。
再來就回到老生常談的,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這邊簡單引用在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裡面的建議。
- 健康吃:食用低熱量密度且營養均衡的原型食物。
- 運動多:每週至少3次,每次30至60分鐘以上的運動。
- 睡眠足:兒童每日10~14小時,青少年每日8~10小時的睡眠時間。
上面提到的只是改變生活型態的大方向,但每位兒童或青少年的身體狀況、生活環境,與家庭支持都不同,若家長不知道從何著手,或是已經嘗試改變卻成效不彰,此時可以尋求醫療團隊的幫忙,評估病人的整體情況後給予個人化的治療計畫。有這方面需求的家庭,可以至有設立兒童健康體位門診的醫療院所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