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有別於一般感冒的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每隔一段時間就爆發流行的病毒


今年的十月以及十一月,台灣的兒童們除了要面對新敵人「新冠肺炎」的威脅外,另一個在旁虎視眈眈的老對手「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出來造成了一波大流行,變成當時兒科病人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這兩個月只要小朋友發燒咳嗽來看診,爸爸媽媽都會問是不是RSV感染,原本因為台灣防疫有成導致冷清許多的兒科門診與病房,也在此時變得熱絡起來。呼吸道融合病毒也不只在台灣肆虐,遠在太平洋另一邊的美國,一直到現在都還在跟其造成的大流行奮戰中。

其實台灣在2020年也有過一次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爆發,當時的情景跟今年十月及十一月如出一轍。這個病毒不僅傳染力強,也比較容易引起嚴重的症狀,小朋友幾乎兩歲以前都會得到第一次感染,在台灣一年四季都有流行的機會,是各位爸爸媽媽不可輕忽的呼吸道感染之一。


不同於一般感冒的嚴重症狀


除了咳嗽與流鼻水外,呼吸道融合病毒還會造成有別於一般感冒的嚴重症狀:
  • 高燒不退,不論是2020年或是今年的流行,感染後的發燒時間普遍較長,常常看到燒了5~7天後才退燒的小朋友。
  • 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細支氣管炎及肺炎,不僅咳嗽需要數週才會復元,嚴重時會有呼吸困難與喘鳴聲等症狀,需要氧氣或呼吸器的支持。

至於六個月以下的嬰幼兒,除了上述症狀,也可能以哭鬧不安,活動力變差、食慾下降,甚至是呼吸暫停等症狀來表現。

國外有研究指出,六個月以下被感染的嬰幼兒,每一百個中就有一到兩個需要住院;至於在醫療發達的美國,每年約有60000~80000個五歲以下的兒童,因為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


需多加留意的高風險族群



資料來源:臺灣兒科醫學會


臺灣兒科醫學會在今年11月特別發表了一篇文章,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如果有上述疾病或環境因子的小朋友,要特別小心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因為被傳染的機率,以及重症的風險都比一般兒童高出許多。

這些高風險的小朋友,除了因為抵抗力較弱,容易有較重度的感染外,當肺部及呼吸肌肉的功能不好時,感染後無法咳出痰液,容易導致嚴重的發炎、呼吸衰竭,以及缺氧,往往會需要住院接受密切的觀察與治療。因此,正確的預防與治療方法,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預防與治療的方法


由於呼吸道融合病毒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和新冠肺炎類似,所以日常生活中也是以戴口罩、勤洗手、手不乾淨時不要碰觸臉部、避免進出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及減少接觸有症狀的病人等方式來預防感染。

此外,我們也可以藉由接種單株抗體(Palivizumab)來預防感染,然而這是一種被動免疫,雖然減少重症與住院發生率的效果很好,但透過注射得到的抗體,其保護力無法持久,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定期接種,價格也高昂。至於長效型的單株抗體以及疫苗,則仍在積極研發中,有機會在未來幾年上市。

目前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單株抗體,臺灣健保的給付條件如下:
  • 早產兒出生時的懷孕週數未滿33週。
  • 早產兒出生時的懷孕週數小於或等於35週且合併有慢性肺部疾病。
  • 一歲以下兒童患有血液動力學上顯著異常之先天性心臟疾病。
如果小朋友有以上情形,請一定要找兒科醫師諮詢更詳細的接種條件與方式。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種單株抗體,這個病毒也沒有特效藥可以殺死,必須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統戰勝它,但大部分的病人在接受支持性療法,如症狀治療藥物、補充水分、拍痰、甚至是氧氣及呼吸器後,都能慢慢恢復健康。正確的認識病毒,正確的接受醫療處置,永遠是預防與治療感染的不二法門。